禮儀百科
BLOG

喪親之痛走不出來不只是情緒問題,這其實是疾病的徵兆!

我們過去曾撰寫過關於創傷性壓力症候群的文章,但今天要談的是一個更新的概念。延續性哀傷是近年新興的身心疾患,與喪親有很大關聯,本文將分享關於延續性哀傷的症狀及改善方式。

親人離世可說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一件事,許多人更會茶不思飯不想,但通常隨著時間流逝,情感也會漸漸放下,逐漸回歸到正常生活。但也有人深深的墜入情緒的泥淖之中,無法自拔,任由悲傷的感受吞沒自己。這樣的狀況過去我們總認為是一種心理的狀態,但醫界已經將這問題定義為疾病,也就是本文所要介紹的-延續性哀傷。

喪親之痛走不出來不只是情緒問題,這其實是疾病的徵兆!_內文.jpg

什麼是延續性哀傷?

延續性哀傷過去不算是一種疾病,只能算是一種現象。直到2022年3月,美國精神醫學會開始將「喪親之痛」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並正式命名為「延續性哀傷(Prolonged Grief Disorder)」,此症的定義也是病人出現持續性且過度延長的哀傷狀態,這樣的哀傷狀態必須是不自然或病態的才可確診為延續性哀傷。

延續性哀傷在某些情況下發生的機率會提高,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研究發現,面對至親猝逝或非自然死亡(例如兇殺、自殺、謀殺或意外死亡)等情境時會有較高的罹病風險。因為這些死亡來的太過突然,對於沒有心理建設的病人來說打擊也更為嚴峻。

延續性哀傷的症狀?

既然用疾病來定義延續性哀傷,那疾病勢必有其症狀,美國精神醫學會指出,延續性哀傷可能出現以下八大症狀:

1.自我認同崩潰(比如病人會感覺到自己的一部分死去了,不只是感官感受,也可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2.對於逝者的死去出現懷疑感、不肯相信。例如近期某藝人母親離世,該藝人卻遲遲不肯相信使驗屍程序不段延後。

3.嘗試去迴避任何會讓自己回想逝者離去的訊息。

4.對於逝者離開的訊息或信號出現強烈情緒反應(例如暴怒、痛哭或崩潰)。

5.病人的情緒處於麻木狀態,對任何事物失去反應和興趣。

6.對於重新回歸日常生活出現困難(例如出現社交障礙、無法培養興趣或計劃未來)。

7.開始感覺到人生沒有意義。

8.出現強烈孤獨感,並逃避所有社交或與他人相處的情境。

延續性哀傷能改善或治療嗎?

當身旁的親友出現延續性哀傷的症狀時,可以先用關懷的角度去試探對方。釐清對方是否只是一時的悲傷又或是已經轉變成病態的悲痛。若察覺有異,除了日常的關心外,更要嘗試協助病人就醫,或尋求專業身心科醫師、諮商師或是社工的協助。

同時也要讓病人們知道,看身心科或生病並非丟臉的事。目前對於延續性哀傷的治療尚在研究階段,普遍還是用身心疾病的幾種主流療法來做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幫助病人釐清自己的情緒,並跳脫思考的迴圈,重新建立正確的觀念藉此改善悲痛情緒)、藥物治療(雖然藥物治療效果有限,但對於短期的病人還是有一定程度的療效)。


金麟生命為家屬分憂解勞
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您也可以與金麟生命禮儀服務團隊聯繫。
金麟生命會用心陪伴,就如同家人般溫暖,與您一起送別親人最終一程,讓親人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尊嚴體面、放心遠行。

如有任何殯葬服務需求,歡迎撥打服務專線
24小時免費|禮儀服務專線:0800-555-186
金麟生命禮儀團隊,提供您專業又暖心的服務

金麟生命 全省服務據點


百科分類
按鈕-電話
按鈕-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