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百科
殯葬禮儀

他們只是比較會讀書的凡人-談醫療疏失

大家總覺得醫療疏失與自己無關,殊不知醫療疏失卻時刻在你我周遭發生。醫療疏失是不斷上演,也讓台灣的醫病關係日趨緊張。惡性循環之下醫療品質日益降低,甚至醫師為了自保還得多做防禦性醫療,究竟要如何避免醫療疏失產生的紛爭呢?

高雄一對郭姓夫婦1029日於某婦幼醫院開心迎接女兒誕生。但喜迎新生命的快樂卻急轉之下,寶寶在出生10天後接到醫院的電話通報孩子有異狀。夫妻倆匆忙趕往醫院並將女兒轉到榮總治療。但女嬰的病情每況愈下,夫妻倆最後選擇放手讓孩子不再受苦。

一條小生命,僅出世18天就成為殯儀館內的冰冷遺體。郭家人堅持為孩子討公道,郭先生提到,孩子出生時院方告知有黃疸,需照光治療。沒想到卻是一切不幸的開始,根據轉院的榮總報告。胎兒有長時間的缺氧以致腦部嚴重受損,讓郭家人質疑婦幼醫院有疏失。另外郭先生更指控院方在提供監視畫面上不斷推託,且態度消極。無奈之下只好按鈴申告醫院過失傷害。

他們只是比較會讀書的凡人-談醫療疏失_內文.jpg

醫療疏失年年有

衛福部醫藥司統計,台灣每年平均醫療疏失案件高達300件。幾乎每天都會有一起醫療疏失,但這僅僅是正式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數。如果把沒有訴訟的醫療糾紛也納入統計,大約每年有將近4000件醫療糾紛在各大醫療院所發生。這是多麼讓人驚訝的數字,為何醫病關係變得如此緊繃?我們試著站在兩造的立場來談醫療糾紛。

家屬面

醫療糾紛中,家屬往往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但病人不能說完全沒有責任,要避免醫療糾紛,病人可以嘗試做到以下幾件事。

就醫前

詳細列出自己的症狀,並將想問的問題整理出來,有禮貌地詢問醫師。遇到任何疑問也要在第一時間問清楚。

診斷後

診斷完成到開藥的過程中務必詳盡告知醫師自己的用藥史和過敏情況。如果診斷結果為重大疾病可能需要開刀或自費藥物時,建議可攜帶病歷前往其他醫療院所做二次診斷,增加診斷報告的準確度。

療程期間

療程期間若病況沒有改善甚至更糟,請理性地與醫師討論。雖然醫療技術日益發達,但很多疾病還是不可控的。所以沒有一個醫生能100%保證疾病不會突然惡化。若對於現在的主治醫師的答覆不滿意,可攜帶病歷及檢查報告更換下一個主治醫師。

醫師面

當面臨醫療糾紛時,醫師可能會認為病家就是要錢。真的是這樣嗎?醫改會統計,涉入醫療糾紛的病家,希望的其實是主治醫師道歉並公開真相(24%)、請求賠償(22%)、後續醫療照護(14%)與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9%)。回到醫師面,醫師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也能避免醫療疏失的發生。

院內處理

若要降低醫療糾紛對雙方帶來的傷害,最好在院內溝通時就將問題解決。一旦對簿公堂,必然撕破臉。院方應盡量放低姿態,若經調查確實有醫療疏失,更要盡快向家屬道歉。通常只要能理性溝通並給予家屬承諾改善,醫療糾紛多能落幕。

醫病資訊要對等

醫師有其專業,但應該要學著將複雜的醫療內容簡化並告知病患。醫病之間一旦出現資訊不對等,彼此間的信任就會被打破。若發生醫療糾紛,醫師更應盡快出面解釋,而非避不見面,這樣只會讓家屬認為醫師犯錯心虛。此外有些醫院或醫師會竄改病歷,這是萬萬不可,不只會讓醫院名聲掃地,更可能背上偽造文書的罪名。

何謂防禦性醫療

所謂的防禦性醫療(或稱防衛性醫療),是指醫護為了避免捲入投訴或糾紛。採用偏離醫學實務及病人利益的醫療行為。由於近年來醫療糾紛的增加,防禦性醫療的案例也不斷上升。防禦性醫療是一種對病人有害但是卻能保障醫師減少被告的策略。闡述定義可能也很難理解,舉個例子,一個病人感冒去醫院檢查,醫師為了落實防禦性醫療,替病人抽血、驗尿、照X光甚至做組織切片。這樣的過程就稱為防禦性醫療,除了傷害病人外,這些額外的開銷也要由全民負擔。


金麟生命為家屬分憂解勞
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您也可以與金麟生命禮儀服務團隊聯繫。
金麟生命會用心陪伴,就如同家人般溫暖,與您一起送別親人最終一程,讓親人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尊嚴體面、放心遠行。

如有任何殯葬服務需求,歡迎撥打服務專線
24小時免費|禮儀服務專線:0800-555-186
金麟生命禮儀團隊,提供您專業又暖心的服務


金麟生命 全省服務據點


百科分類
按鈕-電話
按鈕-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