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百科
殯葬禮儀

了解馬祖的喪禮文化,家族、信仰與文化傳承

馬祖喪禮的程序中,亡者會被置於「三塊板」上,並進行一系列的祭祀儀式,如「朝夕奠」等,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悼與懷念。訃告則有不同的方式,包括「分白」和寄發訃文,並且來賓在喪家弔唁時的行為也有相應的規範。

馬祖,這片充滿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土地,擁有獨特的喪禮習俗,深深根植於當地居民的生活中。喪禮不僅僅是對逝者的告別,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與紀念。在這裡,每一個儀式、每一件陪葬物品都蘊含著對過去的珍視與對未來的祝福。

了解馬祖的喪禮文化 家族、信仰與文化傳承_內文.jpg

陪葬物品與女性的儀式

在馬祖,陪葬物品通常是女性生前所佩戴的幾件首飾。這些首飾不僅具有個人意義,還象徵著對逝者的懷念。女性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特別忌諱頭未戴花、髮型凌亂。因此,女性的家屬,通常是女兒或媳婦,會為她們梳理髮髻,綁上頭帕,並佩戴扁鈀和牡丹等傳統裝飾,以示對亡者的敬重和愛護。

對於年長男性而言,常見的葬禮服裝是風帽和長袍,這些服裝反映了男性的社會地位與文化傳承。隨著時代的變遷,西化的影響使年輕男性的喪禮服裝可能有所不同,展現了文化的融合與變遷。

喜容與靈柩的準備


所謂「喜容」,是馬祖人稱呼的「老儂相」,指的是事先準備的肖像或照片,用以紀念逝者。這一習俗反映了對亡者的深切懷念。馬祖的靈柩多由外地製作,常用福州杉木,靈柩的設計考究,上下兩板象徵天地,側邊則為牆壁,充分體現了對逝者的尊敬與保護。

喪禮的程序


喪禮一般在家中一樓正廳進行。為了不讓祖先見到亡者的全貌,神龕會用紅布遮住。在喪禮中,亡者躺在「三塊板」上,這是一種簡單而具有象徵意義的臨時安置。入喪時,紅布需放鬆,並根據傳統習俗,若白髮人送黑髮人,亡者需佩戴孝帶,這一帶法依雙親在世與否而異,彰顯了對家族的責任感與傳承。

紀念與祭奠




在喪禮過程中,家屬會在棺木前豎立紅底黑字的靈柩牌,並在大門口張貼「嚴制」和「慈制」的字樣,以告知親友亡者的過世。在入殮之前,馬祖人在進行喪禮時會用紙口罩遮住亡者的口,以保持亡者的安寧,然後將其放置於「三塊板」上,等待舉行大殮的時刻。

大殮與祭祀儀式



在大殮時,由亡者的長子抱住頭部,其餘子孫則負責其他部位,謹慎而恭敬地將大體放入棺內。大體被蓋上被褥後,會用冥紙替代陪葬物品,並在子孫的哭喊中,由木匠將棺木封閉,標誌著第一階段的喪禮儀式的完成。

在靈堂期間,每天會進行兩次祭奠,稱為「朝夕奠」或「朝夕哭」。這些儀式通常用錄音帶或音樂來替代傳統哭泣,以應對現代社會的變遷,展現對逝者的懷念與哀悼。

訃告的方式




馬祖的訃告有兩種主要方式:一是「分白」,這是將用於繫腰的白布上貼一小方紅紙後,根據輩分與親疏來分發;另一種則是寄發訃文。男性來弔唁時,通常保持肅穆,而女性親屬則需扶棺並哭泣,這樣的習俗反映了性別角色在喪禮中的重要性。

出殯的儀式




在出殯前夕,會進行「做藥師」的儀式,也稱為「做光」,由道士為亡者進行超渡法事,這是一個重要的宗教儀式,旨在為亡者的靈魂尋求安息。此外,馬祖的喪禮中還包括「加摶(餐)祭」、「拈企蒂」等儀式,以及出殯當日清晨的「送轎」和牛角的「起馬祭」,這些儀式共同構成了馬祖喪禮的完整體系,展現了對逝者的尊敬和對生命的思考。

透過對馬祖喪禮的探索,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片土地的文化底蘊,感受人們在生命與死亡之間所表達的情感和信念。


金麟生命為家屬分憂解勞
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您也可以與金麟生命禮儀服務團隊聯繫。
金麟生命會用心陪伴,就如同家人般溫暖,與您一起送別親人最終一程,讓親人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尊嚴體面、放心遠行。

如有任何殯葬服務需求,歡迎撥打服務專線
24小時免費|禮儀服務專線:0800-555-186
金麟生命禮儀團隊,提供您專業又暖心的服務

金麟生命 全省服務據點


百科分類
按鈕-電話
按鈕-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