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百科
禮儀百科

給剴剴的一場追思禮:我們虧欠一個孩子的世界

01.jpg

台北地方法院的法庭裡,審判並不只是為了定罪。那是一場對社會良知的審視。

2025年4月30日,醫師呂立站在法庭上,哽咽地看著那張照片。那是保母劉彩萱親自拍下的「紀錄」,照片中,是被虐待至死的一歲男童——剴剴。

「好痛,真的好痛。」呂立醫師眼眶泛紅。他說,剴剴全身42處傷勢,是「大力、反覆造成」的。嘴巴疑似被塞硬物、鼻孔貼東西、頸部疑遭勒住,左肩胛骨骨折。甚至,剴剴的生殖器有深層撕裂傷,疑遭性虐待。他最後一度哽咽:「這是保護孩子的方法嗎?」

同日下午,另一位醫師丘彥南也出庭。他與台大兒童醫療團隊鑑定後指出,剴剴遭遇「長期多重虐待」,包括身體、精神虐待、嚴重疏忽與疑似性虐待。他說,原本活潑、有眼神交流的孩子,自從被交給保母照顧後,逐漸變得沉默、悲傷、眼神空洞,甚至出現憂鬱症狀,這不是一歲嬰孩該承受的命運。

02.jpg

當制度不再保護孩子,誰來守護?

有時,我們以為將孩子交付給一個「有登記的保母」就萬事無憂;有時,我們相信「專業評估」足以判斷誰能照顧誰。然而現實中,制度與人心一樣,會腐爛、會麻痺、會無聲地允許暴力的蔓延。

剴剴的遭遇,不該是「不幸事件」。他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托育制度的縫隙、社福單位的怠忽、以及我們整體社會對脆弱生命的冷漠與不察。

因此,我們必須說出這一場追思,為剴剴,也為更多無名的小天使。


《給剴剴的一封信》

親愛的剴剴,

此刻,我們在這裡,不是為了送你離去,而是為了請你原諒。

你才一歲,還不懂「世界」是什麼,但這個世界,已經辜負你太多。

你本應在陽光下追逐蝴蝶,在熟悉的懷抱中哭泣和歡笑。你本應有人輕聲唱歌哄你入眠,有人牽著你學走第一步路。你本應擁有一個正常的童年——而不是被鎖在陰暗的角落,被拍成「紀錄」,被誤認為問題兒童,然後用盡一生最後的力氣等待有人發現你已無法再呼吸。

我們曾以為制度能保護你,我們曾以為有人會愛你——但我們錯了,我們讓你一個人孤單面對恐懼、疼痛與死亡。

今天,我們在這裡,想告訴你——你不是孤單的。我們會記得你;我們會說出你的名字,剴剴;我們會讓你的傷,不只是報紙上的數字與案件,而是一道記憶的閃電,劈進每個成年人遲鈍的心中。

願天堂沒有夜晚,也沒有哭泣。願你不再驚恐、不再顫抖、不再承受這人間不配給你的痛苦。

20190618095333.jpg

為什麼要替小天使舉辦追思禮?

當一個孩子來不及長大、來不及學會說話、來不及好好被愛就離開人間,這不只是家庭的悲傷,更是社會的創傷。

舉辦一場追思禮,無論形式簡樸或莊重,是給這樣的孩子一個尊嚴的告別,是讓世人知道:「他的生命,不該只是案件。他是人,是孩子,是值得被記得的存在。」

對於遭遇流產、死產、早夭或如剴剴這般悲劇的小天使,我們可以選擇舉辦:

家庭式的追思禮:用音樂、花朵與簡短祈禱,讓家人有說再見的空間。

公共追思儀式:像這次,我們集體為剴剴發聲,替他說出他沒能說出口的話。

生命記憶盒/懷念角落:保存他的照片、小衣服、甚至名字,讓愛不被中斷。

植葬與樹葬:將他的骨灰與大地結合,轉化為一棵會呼吸的樹、一片能安息的綠意。


小天使們的名字,值得我們一一記得

剴剴不是第一個,也可能不是最後一個遭遇悲劇的小天使。但我們希望,從今天起,不再有下一個。

願這場追思,不只是一次哀悼,而是一場啟示。我們要正視制度漏洞、重建托育信任,也要學會如何讓逝去的生命成為社會轉變的開始。

願我們不再說「這是悲劇」,而是說:「我們正在努力,讓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金麟生命為家屬分憂解勞
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您也可以與金麟生命禮儀服務團隊聯繫。
金麟生命會用心陪伴,就如同家人般溫暖,與您一起送別親人最終一程,讓親人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尊嚴體面、放心遠行。

如有任何殯葬服務需求,歡迎撥打服務專線
24小時免費|禮儀服務專線:0800-555-186
金麟生命禮儀團隊,提供您專業又暖心的服務

金麟生命 全省服務據點


百科分類
按鈕-電話
按鈕-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