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百科
禮儀百科

新竹生命禮儀日記:綠色告別完全指南

有些告別,不必石碑為證。

幾年前,我參加了一場朋友父親的環保喪禮——沒有冰冷的大理石、沒有豪華的告別式會館,只有一棵樹,一首詩,以及在風中搖曳的陽光。那是我第一次看見死亡,可以這樣輕柔、寧靜,甚至帶著某種重生的氣息。

環保喪禮,正在新竹這座城市悄悄萌芽。它不只是改變喪禮形式,更是回應對土地、對自然與對逝者尊重的思維轉變。以下整理新竹可選擇的環保喪禮方式,從樹葬、植葬、生命紀念園可降解棺木與碳中和儀式,讓我們一起思考:如何讓思念與自然同行。

fresh-green-leaves-tree-branches-vibrant-forest-generated-by-artificial-intelligence.jpg

樹葬與植葬:用生命回饋大地

樹葬:一棵樹,代替墓碑

樹葬,不是埋藏,而是種下。

我曾在國外看著一位父親的骨灰,安置在樹根下方,那是一棵他生前常爬的山路邊的楓樹。從此之後,那棵樹就成為一家人心中的坐標。

新竹市與新竹縣政府皆設有樹葬區,以草地與林蔭取代傳統墓區,推行簡約、自然的安葬方式。這不僅減少墓地資源耗用,更讓逝者真正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植葬:讓愛化為花朵綻放

植葬則將骨灰與植物一同埋入土壤中,象徵著新生與希望。

曾有一位癌末媽媽選擇以百合為她的紀念花種,每到清明,那片花海如她的笑容般燦爛。

植葬在新竹尚屬新興,但已有私人生命園區與社會企業規劃花園式植葬地點,將骨灰結合植栽設計,使生命在自然循環中永續綻放。


生態紀念園:自然就是最美的墓園

綠色墓地:沒有墓碑,也有記憶

一位新竹老師辭世後,家人為他選擇綠色墓園,只用一塊木牌寫下生卒與一行詩句:「落葉是飛翔的姿態。」他的學生每年來這裡聚會,不點香、不燒紙,只講故事、唱歌。

綠色墓地強調不使用防腐劑、不立石碑、不砍伐樹木,保留原始地貌,讓逝者自然分解於土地之中。這種安葬方式越來越受到新竹年輕家庭與環保意識者青睞。

生態紀念園:記憶在風裡延伸

生態紀念園強調「人與自然共生」的喪葬概念,場域內以原生植物、自然地形設計,並設有追思步道與樹木紀念系統。

新竹某環保團體便設有綠色永續園區,提供生前預約、遺體自然分解技術與悼念空間租借,讓整個悼念儀式也成為環境教育的一環。


可降解棺木與裹屍布:讓告別回到最初的溫柔

可降解棺木:以自然包覆生命

參加過一次以竹編棺木進行的告別式,沒有亮漆與金屬飾條,卻有滿滿手工溫度。這些可降解棺木以紙漿、竹材或稻草製成,不僅可自然分解,也減少焚化後的有害物質排放。

此類棺木已可在新竹地區部分環保葬儀社或生前契約服務中申請,亦可搭配樹葬、植葬或生態紀念園使用。

裹屍布:回歸生命的起點

在許多文化中,誕生與死亡皆用布包裹。在新竹,已有少數儀禮服務提供無棺木自然包覆方式,以純棉或麻布布巾環抱遺體,象徵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生命的尊重。

這樣的方式不僅簡約,也呼應一種更深層的價值——死亡,是回家的路。


碳中和喪禮:把思念化為一座森林

植樹儀式:讓記憶長出綠意

有位年輕人為祖母辦了一場特別的追思禮拜——沒有相片展覽與傳統儀式,只有一群親友一起在山腳下種下一片樹林。他說:「奶奶一生節儉,只希望走後還能為地球留點什麼。」

碳中和喪禮透過植樹、減碳抵換等方式,將儀式所產生的碳排放歸零,也是對逝者的另一種告白:你的愛,會繼續生長。

環保追思禮儀:從簡化開始

近年新竹已有綠色禮儀公司推出「簡約追思禮」,包含:

不焚燒紙錢

使用再生紙製作的悼念卡片

電子謝卡取代紙本公告

使用花圈轉為捐款或花苗紀念

這些看似細微的選擇,卻是讓哀悼與環保並行的開始。


結語:選擇怎麼走,也是在選擇如何被記得

在新竹,綠色生命禮儀不再是少數人的嘗試,而是對逝者和土地最溫柔的尊重。選擇「一棵樹」、「一片花海」或「一片綠林」,就是用更貼近自然的方式,紀念所愛的人。

小提示:開始規劃前,請先向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網」或地方殯葬管理單位確認合法園區與申請流程,以免觸法。

讓哀傷與環保同行,讓思念在綠色長存。


金麟生命為家屬分憂解勞
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您也可以與金麟生命禮儀服務團隊聯繫。
金麟生命會用心陪伴,就如同家人般溫暖,與您一起送別親人最終一程,讓親人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尊嚴體面、放心遠行。

如有任何殯葬服務需求,歡迎撥打服務專線
24小時免費|禮儀服務專線:0800-555-186
金麟生命禮儀團隊,提供您專業又暖心的服務


金麟生命 全省服務據點


百科分類
按鈕-電話
按鈕-Line